斯维度 · 助力制造

  • 电话:
    0512-6544 5152
    手机:
    13390880883 13302413342
  • 邮箱:
    kefu@163.com
    地址: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刘庄路8号2号厂房2楼

最新活动

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趋势与关键

发布时间:2019-06-05

点击:249

随着新一轮科技深入发展,新兴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推动国际生产和贸易体系加快重构,全球产业链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新趋势。受中美之间大国竞争全面升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范式和一体化生产网络暴露出其固有的脆弱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部分环节受阻中断,短链化和区域化的特征显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丹辉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形势,我国要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韧性强劲的优势,创新驱动强链延链,加紧补短锻长,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建立完善产业链安全预警机制,推动建立协同高效的区域价值链,打造现代化产业链,有力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核心观点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链的思路及建议:


1. 科学评估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形势和保障能力,识别断点堵点,坚持创新驱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2. 充分调动生产端消费端积累的海量数据优势,加快构建可延展、可共享、能兼容、数据要素交易机制和数字资产体系,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据化齐头并进,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大力培育拥有国际化的前瞻视野、行业发展关键力量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壮大凭借高溢价专用资产嵌入全球价值链、深植于高技术领域产业生态体系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


4. 技术减排、结构减排和制度减排多措并举,差别化分解双控任务,强化“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减排激励机制和市场化的倒逼作用,鼓励高载能行业攻坚克难,数字化绿色化同频共振。


5. 夯实亚太区域价值链的制度基础,打造协同高效的“亚洲制造”新体系。建设高水平新体制,由全球治理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转向制度设计者和边际贡献者,创造性、高质量地提供全球治理产品。


6. 建立完善产业链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体系,切实维护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稀有稀缺金属、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国际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因外交事件、金融危机、重大突发事件等因素引发的供应链风险预警。



一、国际生产体系调整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头十年,伴随着全球化进程提速,世界范围内相对宽松的贸易政策环境为国际分工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基于各国比较优势和成本级差的离岸外包成为国际生产的主流范式,带动国际贸易向远程化发展,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生产网络。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转折点,全球价值链外延式扩张放缓。危机发生后,反思实体经济过度虚拟化的危害,相继制定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引导制造业回流,但世界经济因新发展动能缺位而复苏乏力,迟迟走不出金融危机,这加剧了各个地区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化。全球化红利分配不均导致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为逆全球化潮流推波助澜,致使全球价值链收缩,国际生产布局由分散转向相对集中。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新科技下制造范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共识增强推动国际生产和贸易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传统多边体制与全球治理模式的局限性、新兴经济体崛起引发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重大突发性风险事件正在改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所处的外部环境,诸多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叠加,强化政府和企业对产业链韧性的偏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战略意义凸显


全球产业链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长远来看,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即便遭遇逆全球化和安全形势恶化,世界经济终究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再平衡。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在历经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加快迈向数字化和绿色化,以化石燃料耗费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向绿色生态文明跨越发展,这必将影响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价值创造的发展方向。新一轮产业变革催生未来产业群,以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共同赋能全球产业链重构,将生产端和消费端集成的海量数据要素投入到新农业、新矿业、新制造、新金融、新商业的发展,通过自组织、网络化、分布式、平台型再造,全球产业链将被赋予生产深度融合、上下游边界趋于模糊、批量化与定制化共存的新特征。当然,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近年来,当德国工业4.0的热度渐退、以通用电气(GE)为代表的行业巨头推动工业互联网遇挫,学术界、企业界和各国政府重新审视数字技术在实体部门应用及其价值创造面临的困难与障碍。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与标准化并不一定兼容,差别化的数字技术和智能解决方案却可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利润来源。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行业技术特征和要素结构不同,产业链不同环节上数字资源的积累进度、开发利用路径及其可交易性存在明显差异,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转型很难做到齐头并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产业链的结构性失衡。


绿色化是全球产业链重构清晰的主线。实际上,全球绿色发展同样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迎来了一轮资金、技术和政策投入。各国积极寻求清洁的能源,抓住机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创造绿色就业岗位,确保绿色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变革的动力。随着主要工业国相继发布碳中和时间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国际共识增强,相关领域大国竞合的格局显现。产业链绿色化要以能源转型为前提和基础,以全链条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再造为目标,在技术减排、结构减排和制度减排三个层面上共同发力。全球碳中和要求采取多样化的减排路径,运用数字技术对产业链实施绿色化升级有助于识别排放责任,促进产业间融合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带动绿色生产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在已确立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与地区之间整合低碳发展资源,进而形成统一的碳市场,会强化产业链的区域化倾向。细化的减排目标将拉大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产业链的“绿色级差”。为此,作为全球碳中和的先行者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欧盟率先推出了碳边境调节机制,意在倒逼中国等出口大国的电力、水泥、化肥、钢铁和铝等高碳行业加快脱碳技术改造和产能退出,实行碳关税给本已壁垒林立的全球贸易环境增加了新的机制性障碍。



文章转自:新材料智库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